第三百一十章心细如发-《我见探花多娇媚》
第(3/3)页
刘妈妈见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,又与阿砚叮嘱几句,便赶回城中向陆氏回话。
六人从此安心在庄上读书。
鸡鸣读书,子时入睡,午间还有一个时辰的午睡休息,作息时间与在国子监一模一样,再也不用日夜颠倒。
没几日,师生六人的脸色便调养了过来。
京里,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。
王家和宁王府闹开了。
王家参宁王纵女逛妓院,纵奴行凶;宁王参王家嚣张跋扈,没了王法。
官司打到新帝面前,新帝头痛欲裂。
帮哪个好?
一个是皇叔父,一个是国丈大人,听公说,公有理;听婆说,婆也有理。
新帝只好将折子留中不发,回到后宫和皇后诉苦。
第二日,皇后立刻召见王家人,叱责王国公小题大作,并让大房一家带着表礼去宁王府赔罪。
哪知宁王不仅不让人登门,还把表礼都扔了出来。
这一下可把皇后气着了,在皇帝面前哭诉:“不看僧面看佛面,就算我王家人有错在先,人也废了,礼也赔了,还要怎样?皇上啊,杀人不过头点地。”
皇帝也觉得这一回是宁皇叔做得过份,只是碍着他长辈的身份,不好叱责。
过几日,又有朝臣上折子,提议新帝立太子。
折子一宣读,宁王头一个站出来反对。
理由是新帝年富力强,正是春秋正盛之时,太子太过年少,是龙是虫谁知道,不可早立。
宁王一牵头,昊王也站出来应声,
皇帝一言不发,但立太子的念头却慢慢浮上来。
为君者多疑。
两位皇叔手持重兵,各踞一方,跳出来反对他立太子,为什么?他们想做什么?是不是盼着自己有个闪失,这江山好让别的人坐?
这时,又有大臣跳出来说话,称先帝在时,就是早早立下太子。太子病逝,便传位于皇太孙,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,先帝英明果断,`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皇帝一听这话,立太子的念头越发坚定,散朝后,召来内阁大臣起草太子诏书,只等来年初一祭祀的时候,向天下昭告。
第(3/3)页